隻有夕陽技術,沒有夕陽產業。 重慶幹燥設備行業起步較晚,屬於傳統製造業,被視為夕陽產業。 這種錯誤定位降低了美國製造業在國際競爭結構中的地位,美國的一半以上的幹燥設備需要進口。 日本 1960年和1970年引進、吸收和消化了德國、美國等國家的幹燥設備技術,2006年幹燥設備產值達到135.2億美元,居世界一,出口68.9億美元,世界第二。
隨著日本的興起,美國認識到製造業不容忽視,美國也開始認識到幹燥設備產業不是夕陽產業而是戰略產業。 美國重新製定政策,開始重新製定幹燥設備工業,美國幹燥設備工業在恢複中開始發展。 美國規定,石油化工、輕工業、煙草等重要行業,政府隻能使用美國產幹燥設備。
截至2006年,美國幹燥設備產值為36.3億美元,在世界排名第七,緊隨中國 台灣地區。 美國幹燥設備行業的教訓,再次說明“隻有夕陽技術,沒有夕陽產業”。 中國的幹燥設備行業從1990年代開始,逐漸在中國經濟發展中發揮重要作用。 近年來,黨和國家領導人多次對幹燥設備企業進行調查考察,國家有關文件也為幹燥設備行業製定了計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