跟著人民生活水平的進步,人們對“食”的尋求已經由簡略的“量”變成了“質”,更多的顧客初步尋求健康、綠色的、天然的消費標準,食品藥品的安定、質量、健康更受重視。中藥大部分來源於天然動植物,加工方法也趨於天然,因為它健康、環保,對機體無顯著毒副效果,市場需求量正在逐年攀升。自 1990 年至今,國際藥用植物市場生長近1900 倍,打破1000億美元。作為“國粹”的我國中醫藥,有5000年前史和文明,是我國傳統的民族醫藥產業。中藥材天然資源雖然豐盛,但因為出產規模小、出產加工工藝不高、產質量量低等束縛要素,在國際天然藥物市場我國的中醫產品隻占 4%左右。
中醫藥現代化的條件是中藥出產現代化、標準化,加工和儲存過程中的質量水平直接影響中藥質量和中醫臨床效果。作為藥用植物,在采收後的儲藏過程中,經常會出現黴變、蟲蛀、變色等現象,不易保存,不能滿意臨床需求 ,因而采收後有必要要對中藥材進行產地初加工,產地單調技術是防止這種變質效果發生的有效技術方法。單調技術作為中藥材產地加工處理的重要環節,直接影響中藥材產品的效果及質量 。
傳統幹製技術
中藥材傳統單調方法一般分為天然幹製和加溫幹製,天然幹製又分為曬幹和陰幹,加溫幹製主要是指設定不同溫度的烘幹。
天然幹製
目前中藥材產地初加工很常用的天然幹製方法為曬幹,是將中草藥平鋪在薄的蘆葦席上或清洗後的水泥地板,讓陽光照耀直至充分單調的方法。該技術簡略便捷,成本低、效果好,且對大量的藥材單調加工不受場地束縛。研討表明,除芳香性、揮發性的藥用植物,其他藥材均可選用此法。
陰幹法幹製是在陰涼通風處暴曬藥材的方法,原理是運用空氣和風的天然流動來吹走自在水,然後到達單調的目的。該法常用於含有揮發油的藥材以及易走油、變色的藥材。如大黃、細辛、薄荷、荊芥、當歸、枳殼、豆蔻、肉桂、沉香、木香、鼠尾草、麻黃等揮發油含量高的藥物,直接在陽光下露出暴曬會使揮發油大量損失和分化;檳榔、荊芥、薄荷、牡丹有豔麗顏色的藥用植物,在強光照耀下會因色素變性而掉色。